赛题解析|王建国院士:以“定制创意设计”推动大运河文化彰显和弘扬
| 发布:2022-09-13 |
3374

导语INTRODUCTION
自第九届“紫金奖•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”竞赛公告发布以来,赛题“千年运河 活力家园”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。在作品征集阶段,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建国院士受邀接受访谈,从多元角度诠释赛事主题,并就设计构思等方面与大家作交流分享。

Chairman of the Vetting Committee

王建国,中国工程院院士,东南大学教授、东南大学教学委员会主任。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、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、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城市设计专业委员会主任、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主编、Engineering编委等。
王建国院士长期从事建筑学、城市设计、建筑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工程实践并取得突出成就,在中国首次较为系统完整地构建了现代城市设计理论和方法体系、创立了基于人机互动的数字化城市设计范型;从技术层面揭示了城市空间形态“一果多因”的建构机理,初步破解了城市建设中有关高度、密度、风貌优化和管控等方面的城市设计难题,并在城镇建筑遗产多尺度保护领域取得国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就。

Interview
主持人:王院士,您好。非常荣幸今年又请到您担任大赛主任委员,感谢您一直以来对大赛的支持和指导。本届大赛“千年运河 活力家园”赛题发布后,社会各界和广大参赛者都非常关注,部分参赛者对设计场地的选择、创意方向的选择有不少的困惑,想请您为参赛者们提供一些破题的思路和方向?
王建国院士:水是万物之源,也是人类生存发展和文化生长的摇篮。古往今来,世界文明的发源大多与水相关。城乡人类聚落“逐水而居”是世界性的普遍现象,很多城市都有“母亲河”。
今年的创作题材为“与大运河文化相关的现实空间”,我觉得可以从三个关键词来理解:一是“大运河”,二是“文化”,三是“现实空间”。
第一个关键词是“大运河”,它特指已入选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》的“中国大运河”,是京杭运河、隋唐运河、浙东运河的总称。它不是某位参赛者任意构想的运河河流,也不是与大运河水系无关的存有家乡记忆的某条运河。
在这里,我也想对“运河”的概念做简要诠释。运河特指人工开挖的通航河流,不是自然河流,各位参赛者还是需要注意到它的这个特点。世界开挖运河有着久远的历史,而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规模最为宏大、功能最为丰富的运河系统。它既有主脉,也有支流,还有一些涓涓细流。同时,城乡空间和水的关系有多种方式,如临水、滨水、近水、亲水。所以,我觉得只要是与大运河水系相关的空间即可作为选题题材。

扬州邵伯古镇

徐州窑湾古镇
小知识点:中国大运河
中国大运河各段河道分段凿成,时有兴废。依据历史时期大运河的分段和命名习惯,大运河总体上分为通济渠段、卫河(永济渠)段、淮扬运河段、江南运河段、浙东运河段、通惠河段、北运河段、南运河段、会通河段、中河段,共10大河段。大运河对促进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,特别是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。2014年6月,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,中国大运河项目成功入选《世界文化遗产名录》,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。
资料来源:《中国大运河遗产管理规划》
第二个关键词是“文化”,大运河不仅是中国南北交通运输的大动脉,也是华夏文明传播的重要载体,有效地促进了不同地区的文化交流互鉴。所谓“一方水土养一方人”,大运河对流经地域的文化艺术、戏曲曲艺、习俗仪式、衣食住行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发展演变都有很大的影响,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大运河文化体系。参赛者应围绕“运河文化”的哺育功能、当代再生和未来创新的方向去挖掘设计潜力。




丰富多彩的大运河文化
第三个关键词是“现实空间”,意指与大运河文化相关的某个真实存在的、具有物理空间属性的场地,不是漫无边际、难以明确物理边界的场地。与大运河水系相关性较强的还有水利工程、水工设施、桥梁码头、沿线城乡历史文化和建筑遗产等。如大运河扬州段的三湾,过去它为了减缓水流速度,采用河道改弯增长的方式来抵御水流的势能势差高差。同时,在长江瓜州渡口至扬州古城的运河河畔及其周边空间,持续地营建并留存了如高旻寺、文峰塔、地方会馆等相关建筑和设施。一句话,现实空间就是实存的物理空间,不是主观臆想的空间。我认为这些要素都是值得参赛者去挖掘、去考量的。

扬州运河三湾公园

镇江谏壁船闸

无锡伯渎河
主持人:感谢您对赛事主题的诠释,相信对于参赛者理解赛题、启发思路都会有所裨益。另外也想请您从设计构思创意表达方面,给予参赛者一些建议和帮助?
王建国院士:对于今年的竞赛主题而言,首先还是要提高站位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是国家推进实施的重大文化工程,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标识、凝聚中国力量的共同精神家园和提升人民生活品质的文化体验空间。我觉得每个参赛者都应对这一背景有所了解,并在创作中契合竞赛主题,这也是一个最基本的要求。
其次,我认为还是要选准能够启发设计创意的对象进行设计。选择的场地应有利于开展和大运河文化相关的巧思妙想,并具备延伸设计构思的可能。特别指出的是,参赛者还应积极呼应赛事“活力家园”的主题,要注重推出富有创意的设计表达,用设计点亮生活、设计激活环境、设计赋能发展、设计创造未来。
左右滑动查看
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优秀作品
最后,图纸应能明确、清晰地表达创作者设计的构思要点,场地选择得当、规模不宜太大,内容不宜过泛,不鼓励宏大叙事场景的设计方案,鼓励围绕某特定场地进行的“定制创意设计”,致力于推动大运河文化的彰显弘扬。

大赛寄语
王建国院士:紫金奖建筑赛今年迈入了第九个年头,它的赛事影响力也越来越广。我非常期待广大的参赛者能够准确地审题切题,能够把自己的想法构思用富有张力表达力的方式呈现出来,贡献出你们的聪明才智和才华,充分展现出你们无穷的设计创造力和愿景想象力!


▲采访花絮
作品火热报名中
创意无限,时间有限
心动的你赶紧行动起来吧!







▲第八届紫金奖建筑赛评审、展览现场
审 核 | 何伶俊 何培根
录 制 | 赵雪祥 俞 凯
后 期 | 王世坤
编 辑 | 姚梓阳 张梦香
校 对 | 邱 蕾
【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,仅用于推广交流,不以盈利为目的。若有侵权,请联系后台删除。】

